2016年 第5期目录
理论研究 (1) 国际视野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谢峰[1];贾萍[2] (5) 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工作的探讨 周业波[1] (9) 西部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——基于陕西高校的调研 马静[1] (15) 新常态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发展研究 海新权[1] (19) 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的伦理属性 高国俊[1] (23) 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制度性困境及其超越 顾训明[1];徐红梅[1] (28) “四位一体”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林数[1];刘毅[1];茅荣锋[1] (32) “SMSP”的自主学习模式创新与实践——以秘书实务类课程改革为例 许徐[1] (37)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的构建——以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李小兵[1] (40)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朱益新[1];颛孙丰勤[1] (46) 高职院校落实国家创业政策的现状及分析——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尤佳[1];洪涛[1] (51) 论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魏锡坤[1] (55) 企业成长理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王雪佳[1];罗国锋[1];李亦舒[1];王琳[1] (59) 新生教育理念改革的思考 潘一[1];赵天明[1];杨双春[1];张亮[1];荣继光[1] (62) 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实践、改革与成效 吴连军[1];杨光[1];高峥[1];郭恒俊[1];李菡[1];李滨[1] (65) 新常态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初探 赵枫[1] (67)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、创业的研究热点与作者分布 闫鹏程[1];张艳平[2] (69) 高校校园文化对创新人才培养作用的几点思考 孟雪[1];张继河[1] (72) 基于提升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实效的研究设计 罗奕帆[1];庄志英[2] 模式探索 (75) 经管类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周新民[1];王紫薇[1];夏石磊[1] (78) 基于“大工程观”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——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陈志永[1];林高用[1];李周[1];张红媛[1] (82) 精准扶贫视觉下构建高校“双困生”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研究 颜文朗[1] (86)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彭远菊[1];熊昌云[1];崔文锐[1];朱春梅[1] (89) 以项目教学法为培养模式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——以医学英语应用文写作为例 杨红[1] 专题调研 (92) 地方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需求及分析——以江西某大学为例 李丹丹[1];李剑富[1] (98)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——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肖全红[1];胡钢[2] (103) 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优化路径调研报告——以中南大学为例 宋湘绮[1];蒋宁[1];莫添添[1];张凌千[1];周玲玉[1];李佳兰[1] (107)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占卫国[1] (112) 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责任分担机制的构建——基于江西八所高校的数据 詹莲[1];付文芳[1] (117) 科创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研究——以上海高校为例 梁枫[1];郑文栋[2] (120) 基于因子分析和Logistic 回归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刘继秀[1];赵乐发[1] 教学革新 (125) 推进高校全校性选修课有效教学的对策探讨 陈爱良[1];张景欣[1];田庆华[1];彭志伟[2];倪莽[1];张凯[1] (130)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——“国学经典诵读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之一 黄璐[1];周嘉淇[1];梁静雅[1];王少辉[1];罗家国[1] (134)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导向下的课程考试改革研究 胡义伟[1];高元琪[1] (137) 高校SYB 创业培训课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实践探究 李育[1] (142) “社会工作法律”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屈振辉[1];颜龙[1] 管理创新 (145) 人才综合能力定量评价新方法——归一化加权累加法 强建科[1];佟铁钢[1] (149)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——以F 大学为例 潘曦[1] (154) 全国学科评估视野下的地方高校学科内涵建设 林良泉[1] (159) Living Lab 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型支部建设探索 翁谦[1];黄长洵[1];鲍星华[1] (163) 地方高校“全程互动”创新创业档案管理浅析 梁微[1]
|